深化产教融合 构建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优质实践平台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对照学校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以学校四大育人平台为基础,坚持专业技能引领,深入开展产教融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实践,积极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以海尔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实践技能成长为路径,以对接智能制造产业为目的,以深化实践育人教学体系为重点,结合企业对智能制造人才需求,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拓展学院教师现代化智能制造技术应用能力,为安徽及长三角区域的智能制造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建设内容及技术路线
(一)建设内容
1.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整合资源、设置专业群、创新机制体制、加强内涵建设、拓展科研和服务能力以及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等手段达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2.探寻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下的校企协同育人路径。完善组织架构,建立健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和监督机制,更大限度发挥企业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打破合作瓶颈,完善海尔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发挥实践育人平台的立体效能,保障育人成效。
3.聚焦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制定课程育人体系和实践育人体系内容,企业参与学生培养全过程,让企业成为评价考核实践教学成果的主体。
(二)技术路线
1.坚持育人本位。从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视角,分析海尔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的育人作用发挥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育人体系和机制。
2.立足现有专业条件。重点面向智能制造技术,通过海尔智家合肥工业园的技术支持,优化课程育人体系,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机制。
3.对接区域产业发展。主动适应行业产业的新变化和新趋势,实现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之间的同频共振,充分发挥基地的育人功能。
4.多方参与,高度认同。海尔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涉及到多方主体,参与主体要在充分沟通和合作共赢的前提下,对人才培养机制、育人途径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高度认同。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技术路线
二、主要做法
(一)综合实践育人基地建设
海尔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包括海尔文化展厅、安全教育厅、智能制造实践操作厅、实习实训管理部、商业洽谈室、会议室等,占地面积380m2,总投资200多万元。
图2 技能素质训练厅 图3 智能制造实践操作厅
图4 海尔文化展厅 图5 安全文化教育厅
(二)育人体制机制建设
在海尔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已初步形成组织架构,逐步推进基地的科学顺利运行,持续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成立了学校与企业组成的管理机构,共同负责海尔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持续引入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职业文化,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开展讲座,实现企业课程“嵌入式”教学。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以企业标准和班组长育成实践项目特征为依据,逐步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图6 企业导师授课 图7 工作岗位能力讲解
图8 学生发展规划路径
(三)实践项目建设
校企双方已共同开发了与岗位能力相匹配的实训实践项目课题包,定期选派教师到海尔挂职锻炼或跟班实践,熟悉工艺流程,学习实践技能,形成校本教材。邀请企业现场技术人员到校给学生上课,实现企业行业技能要求与专业能力精准对接。
图9 焊接工艺现场观摩 图10 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
(四)学生职业能力及竞赛能力建设
积极引入企业文化教育,深入拓展职业岗位能力实践,真正实现专业技能与岗位能力需求对接。加大相关竞赛设备投入和培训投入,在保持机械创新大赛、先进成图大赛、桌面机器人等优势项目的基础上,加强数控机床检测与维修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参赛项目,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全面发展。
图11 学生参加企业技能竞赛项目 图12 虚拟消防安全演练
三、成效及经验
(一)取得的成效
通过与海尔合肥产业园深度合作,开展海尔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企业班组长育成机制和体系,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校企合作教师队伍,实现了专业与生产现场技术要求的衔接、岗位要求与学生技能的良好对接。以培养企业基层管理人员为目标,持续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依托优势企业资源,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内涵,真正做到校企融合,紧密协作,共同打造育人特色,形成了品牌效应,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校企共赢协同实践育人平台。
(二)经验总结
建立校企互培互聘、共同管理与考核的实践育人教师队伍,确保企业教师引进有制度、培训有渠道、学员成长有通道。通过企业认知实习、智能制造探索、校企合作模式解析、素质拓展、校企交互等增强学生对职业生涯的发展认知,增强校企合作黏性及校企融合深度、同时通过双方共同探索育人模式,不断进行实践育人项目创新。
融合省级技能大赛要求,积极开发相关技能培训项目;校企双方教师团队积极探讨与岗位能力相匹配的实践项目、共同开发与行业要求相契合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制定并实施相应方案;实践教育基地实现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深度服务于企业人才需求;在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凝练好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基地特色效应,逐步形成一套可推广的育成标准体系,实现实践育人品牌建设。通过产教融合构建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优质实践平台,充分发掘实践育人元素,取得了良好成效。
(撰稿:李全军 审核:戴勇 发布:宋继祥)